茶叶所在生物农药应用和茶园生态平衡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茶叶所在生物农药应用和茶园生态平衡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茶叶绿色生产创新技术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6.1)发表了题为“Improper use of spinetoram on tea plants can inhibit the predation ability of Arma chinensi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系统阐明了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通过干扰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的捕食行为和解毒酶活性,显著削弱其对茶树主要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的生物防治效能,为全球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该研究不仅阐明了生物农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也为优化农药使用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茶叶所在生物农药应用和茶园生态平衡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茶谷蛾是云南茶园主要食叶害虫,严重威胁茶叶产量与品质。乙基多杀菌素作为一种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茶谷蛾防治,但其对茶园关键天敌蠋蝽的影响尚未明确。作为茶谷蛾的重要捕食者,蠋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控害能力,是茶园害虫生物防治体系的优势物种。研究团队通过系统实验评估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蠋蝽捕食功能及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蠋蝽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耐受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高浓度农药可直接威胁其生存。乙基多杀菌素显著降低蠋蝽的瞬时攻击率和每日最大捕食量,延长其处理猎物的时间。未暴露农药的雌成虫每日最多可捕食3.65头茶谷蛾幼虫,而暴露于高浓度农药后捕食效率下降超过50%。此外,低浓度农药可诱导蠋蝽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升高,但高浓度下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其代谢解毒能力下降甚至崩溃。该研究首次通过功能反应模型量化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蠋蝽捕食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应避免农药与天敌释放同期使用,同时优化生物防治策略的建议。

近年来,茶叶绿色生产创新技术团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云岭茶山上”的科研理念,围绕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茶园建设、农药减施增效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为提升茶叶品质,打造绿色有机茶园,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陈强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强博士于2024年加入茶叶所,主要从事茶树害虫生态调控及绿色植保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龙亚芹副研究员和陈林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茶园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区茶园生态绿色增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等项目的资助。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